乐蛙攻略网将会介绍冻伤成就怎么做,有相关烦恼的人,就请继续看下去吧。
他才是亮剑男主最初的人选,却因片酬低拒演,成就了李幼斌,他是谁?

当初《亮剑》在准备拍摄选角时,历经坎坷。《亮剑》这部剧总投资在900万左右,主演的片酬定在了55万。而当时导演陈建心中“李云龙”第一人选是唐国强。唐国强是国家一级演员,知名老戏骨。主演的《三国演义》、《雍正王朝》等都是优质品。为让唐国强顺利出演,陈建将原先定的55万片酬增加到100万,但对方还是因为片酬低、档期等原因委婉拒绝。陈建导演就找到了李幼斌来出演这个角色。
唐国强虽然也演过很多抗战剧,但角色一般都是稳重、成熟、有志有谋的,不一定适合李云龙。而李幼斌就不同了,他把李云龙这个人物的性格诠释的更加鲜活丰富,让观众很容易入戏。这才成就了一部经典作品。
唐国强曾是“李云龙”第一人选
但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李幼斌老师并不是这个角色的第一人选,据说,当时导演先找的人是唐国强老师,因为虽说李幼斌老师在之前也曾拍过不少电视剧,但是在当时,人气并没有唐国强老师高,所以是因为唐国强老师因为片酬太低而拒绝了这个角色,才会轮到李幼斌老师,但是李幼斌在看了剧本之后,认为这个角色不适合自己,因为自己年纪已经快50岁了,所以只想接一些轻松的电视剧。
唐国强嫌片酬太低拒演,最终成就了李幼斌
他同意接拍这部戏的原因是他的老婆看过剧本后认为这部剧非常不错,肯定会火,所以才劝说他去试一试,不要错过机会,李幼斌老师这才听从了老婆的建议,果然在最终播出之后火遍全国,也让李幼斌老师爆红,可以说《亮剑》成就了李幼斌,而李幼斌也成就了《亮剑》。
《亮剑》不一定适合唐国强
2005年《亮剑》一播出它就称霸收视榜,后来被重播上千次,无论播出多少遍,观众看得都不觉得腻。这部剧可以说是真正成就了李幼斌。其实,据说,“李云龙”这个角色第一人选并不是李幼斌,而是唐国强。当时导演找到了唐国强,唐国强觉得片酬比较低,所以就拒绝了。许多人会说唐国强老师错过这个角色太可惜,但其实说实话,如果唐国强来演,这部剧不一定能火。因为他一直演的都是一些正的角色,而且他的人也看似很稳重,文质彬彬,很难演出狡黠的感觉。我觉得不适合自己终究不是自己的,好的角色给适合的人演,才能发挥出人物最大的特点。
《亮剑》为什么可以成为经典之作
李幼斌版《亮剑》,最大的亮点,就是它的“不一样”。不一样的人物,不一样的叙事,不一样的故事,还有不一样的环境条件。人物,是作品的灵魂。哈姆雷特的经典,就在于他的“这一个”。《亮剑》的独特,就在于它的“不同以往”。叙事,可以是一种技巧,但是,“手法各有不同”。巧妙,能引人入胜。拙劣,就不忍卒读。故事情节。是作品的血肉。是否“好吃”,除了本身以外,“加工”也是必要的。当然,受众也是一方面。这年月,皇帝的女儿也不是都能嫁出去。也需要策略。总之,《亮剑》的成功,不是简单一两句话就能说得清楚。
《亮剑》是抗战经典剧
说到《亮剑》一定没有人会陌生,15年前,这部抗战神剧横空出世,即使放到现在,不管看过多少遍的人也仍会为它感到惊叹,因为剧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太过饱满,观众们都被被代入其中,所以看多少遍都会有感同身受的感觉。尤其是李云龙这个角色,这部剧是由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看过小说的人们都知道,电视剧只拍摄了小说的一半,后面的剧情并不适宜播出,但是后面的故事更能够体现李云龙这个人物的魅力和亮剑的精神。
李幼斌把李云龙演“活了”
李云龙就是一个极其大男子主义的人,常常违抗上级的命令不说,而且冲动易怒,出口成脏,也没有文化,但就是这样一个粗糙的“大老粗”,却征服了每一个观众,因为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他的勇猛果敢,充满了江湖义士的重情重义,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刀,虽然文化不高,但却可以成为很多人的榜样。这个人物塑造得如此成功,完美的演绎离不开演员李幼斌精湛的演技,可以说是李幼斌让李云龙这个角色活了起来,而换做其他任何一个演员,都不一定能够有这样淋漓尽致的效果。
《亮剑》让李幼斌成为老戏骨
电视剧中李云龙的人生经历大概非常契合李幼斌的演艺之路,都是从小角色慢慢成长为大碗,所以观众认为李幼斌就是李云龙,黄志忠也是优秀的演员,但珠玉在前,看了几集,感觉黄志忠怎么演成了李幼斌?和李云龙没甚关系似的,经典还是无法超越的!著名老戏骨李幼斌相信许多观众们都非常的熟悉,他拍摄了许多经典的角色,但是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的成名作《亮剑》。这部电视剧可以说是成就了李幼斌,让他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演员,一跃成为娱乐圈中知名的老戏骨,看过这部电视剧的许多网友们都觉得李云龙这个角色简直就是为李幼斌量身设计的,也只有他的形象和嗓音才能演得出这样的一个豪爽不拘小节的军人形象。
演员是非常重要的,是构成一部戏的核心一环
这部剧中的演员选得都非常的恰到好处。不管是主演,还是配角都非常的出彩,所以整个电视剧的质量都非常的高。而不是靠着几个主演来牵动一部戏的收视率。这里面包括了投弹能手王根生,迫击炮王王成柱,骑兵连长孙德胜等许多这些不起眼的小角色,却在很多时候都能让观众感动落泪,成为了观众心目中难忘的抗日英雄。而这部亮剑所刻画的八路军将领李云龙偏偏剑走偏锋,颠覆了以往人们心中的那个好好先生的八路军军官的固有形象,他敢想敢干,不服上级命令,有种泥腿子出身的痞气,还带着一种狡猾性格的八路军将领。
李幼斌是位优秀的演员
看完这部剧,在这些主要演员里我很难找到一个演技差的人,可以说在这部剧里当真是神仙打架,互飙演技。无论是团长还是政委,或者说是晋西北铁三角,又或者是说楚云飞,哪一个不叫人印象深刻,哪个不叫人拍手叫好。亮剑是一部抗战电视剧,但它却赚足了我的眼泪,也让我开怀大笑,很少有一部电视剧能让我有如此感觉,这么多年这部电视剧我已经看过不知几遍了,但现在有时间的话,我依然还想再看一遍,哪怕这里面所有情节我都已经刻在脑海里了,这恐怕也就是经典的魅力了吧。李幼斌不愧是个优秀演员,对李云龙这个角色分寸把握拿捏的百分之百的到位,简直把个李团长给演活了。
唐国强也是名副其实的老戏骨
看过老《三国演义》唐国强演诸葛亮角色,真心为唐国强的演技折服,感觉无论形态、动作、眼神还是仪表都拿捏的不差分毫,以前只是觉得演的很好,再看一遍才感叹竟然好到这种程度,感觉这个角色塑造的太成功了啊,之后其他人塑造的诸葛亮这一角色不能说差,但和这个相比,简直就是没法比啊,个人感觉角色塑造堪比六小龄童的孙悟空。
唐国强是影视界的常青树
唐国强的演技,还的追述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部电影《小花》,男主人公赵永生的扮演者就是唐国强,刘晓庆、陈冲分别扮演了何翠姑、赵小花的角色,李谷一演唱了主题曲《绒花》,当时这部电影岂能用“火”字代替,有的演员因此登上了《大众电影》杂志的封面,同年代的李双江、李谷一的歌唱也算是出类拔萃,那么唐国强年轻、英俊、潇洒正面人物形象,从此也就顺理成章的走进了大众视线。
迄今为止扮演了影视剧中的各类人物,尤其是伟人毛泽东,及古月之后最成功塑造伟人形象的演员之一,有口皆碑。那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的孔明形象,则已达到高峰,用天衣无缝来形容也不为过,完全符合罗贯中原著中对人物的刻画,新版证明还是唐国强的孔明形象更胜一筹,无法超越。四十年演绎生涯对各类人物的理解、深度研究并形成了独特风格,影视界的常青树,就经验而论始终要技压群芳,载入影视史。
唐国强一生获奖无数
唐国强出身于1952年,今年已经66岁,论演技在表演圈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到目前为止,唐国强可以说是中国非常多产的影视表演艺术家,累计拍了103部电视剧和21部电影,35次获得各类奖项。唐国强作为表演艺术家,他对表演有自己独特的理解。比如说演毛主席时,他有一个动作,就是把烟蒂在脚底一划,把一个不拘小节的农民领袖表现的淋漓尽致。
结语
回首唐国强这四十年的演艺生涯,从“奶油小生”到“开国领袖”,他不停地在攀登自己演艺事业上的一个又一个巅峰。有一次《南方人物周刊》的记者采访唐国强,问他说:“你觉得自己做演员的优势是什么?”唐国强回答道:“我不具备明显的优势。我没有爆发力,不善于短跑,但我是长跑运动员,我跟他们比耐力。男演员比到最后就是比文化,比文化积淀。同一句台词,18岁讲,30岁讲,70岁讲,内涵、情感是完全不同的。”
历史上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经典?
努力的拼搏吧!只有坚持努力下去,成功一定会来到你身边!我精心为大家蒐集整理了历史上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上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篇1
一个父亲和他跛脚的儿子站在一幅金字塔画前,儿子被画上金字塔的雄伟所震撼,他问父亲这是哪里。父亲淡淡地说:“别问了,这是你永远不能到达的地方。”二十年后,已经年老的父亲收到一张照片,背景是和二十年前同样雄伟的金字塔,拄著柺杖的儿子站在金字塔前,笑容灿烂,照片背后写着一行字:“人生不能被保证。”
跛脚的儿子用自己的行动证明:“我能行!”心动不如行动!当我们憧憬去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只要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并努力去践行,就一定会有笑容灿烂的那一天!
约翰·库缇斯先生是一个残疾人,并身患癌症,他没有双腿能潜水,没有双脚能驾驶汽车,他是诸多个体育专案的冠军得主,获得国家二级教练的荣誉。
约翰·库缇斯虽然没有脚,但他走过了比其他人都要长都要艰辛的道路;约翰·库缇斯虽然没有其他人高,但是他达到了许多平凡人都达不到的事业高峰。他对人生充满了爱,用真挚的爱去对待生活。许多人被他的坚强和不屈不挠的意志所感动,都忍不住好奇地问:你的业绩令人不可思议,你是怎么成功的约翰·库缇斯回答说:永远别对自己说不可能,想到就努力去做!正是这种信念,促使了约翰·库缇斯的成功。
生活有一条法则:有些事你要做随时可以做,要见也随时可以见到;有些事你一生也许只会有一次做的机会。要是你希望见到又能做这件事,你必须抓住那个机会,否则良机一去不复返。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应该做的事,不是我们没有想到,而是我们没有努力去做。时间一过,就把它忘了。
行动的人改变世界,及时行动的人才容易获得成功。
有些事,并不是我们不能做,而是我们不想做。只要我们肯多付出一分心力和时间,就会发现,自己实在有许多未曾使用的潜在本领。
也有些人在面临一项新的工作时,会为它的繁重与困难而心情紧张、沉重、不安。这些人大多是较为拘谨而责任感又重的人。去除这种紧张、沉重与不安的办法,只有立刻着手去做这件事。当开始工作之后,我们会很意外的发现,事实并不那么困难,而对自己也有了信心。
“想到就立刻去做”不是一件难事,我们只是需要明快、果决有信心。但是,一件事情既然已经开始,是否能够有始有终,则要靠毅力与恒心。许多事往往在一开始时,凭一股冲力做了一阵,然后就渐渐觉得厌倦。加之任何工作总难免遭遇一点困难或外力的干扰,这时,不但兴趣消失,信心也没有了。很多工作因此而中途停顿。而只有那些能克服这中途障碍的才是成功的人。
开始一件工作,所需的是决心与热诚;完成一件工作所需的是恒心与毅力。缺少热诚,工作无法开始。只有热诚而无恒心与毅力,工作不能完成。所以,要成功,“想到就立刻去做”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想到就努力去做”。
历史上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篇2
在许多人看来,林丹简直就是命运的宠儿,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都获得了丰收,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就拥有许多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事实上,林丹的执拍岁月绝不可以用顺风顺水来形容,而是充满了坎坷与伤痛,十几年间,他曾经被开除过、被雪藏过、住过地下室,也受到过无数人的谩骂与嘲讽。但是林丹凭借自己的勇气和坚持把一切都扛了过去,终于将自身的潜能发挥到了极致,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了自我。
地下室里的插班生
熟悉林丹的人都知道,林丹有过当兵的背景,曾在八一队待过,但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次当兵并不是林丹自愿的,而是无奈之下的选择。
12岁那年,林丹曾获得过全国少儿羽毛球比赛的男单冠军,那时候,他最大的梦想就是进入福建队,也对自己入选福建队充满信心。但让他没想到的是,体校的大部分同学都被福建队挑走了,只有他一个人去了八一队。这对当时的林丹来说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让他沮丧了很久,一直在考虑为什么福建队不要自己。
刚进八一队的时候,林丹还没有开始发育,穿最小号的军装都嫌大。几年的军队生活磨练了林丹的意志,也让他的球技变得日益专业起来。因为表现出色,林丹被中国青年羽毛球队挑中,代表福建去参加1998年的亚锦赛,没想到一开打就败在了一个印尼球员的手里。
回国之后,林丹遭到了所有教练的狠批,教练们痛骂他没有意志力,缺乏职业品质,一打不过对方就放弃。林丹本以为,教练们骂自己一顿出出气也就算了,没想到更严厉的处罚还在后面:鉴于他在赛场上的糟糕表现,国青队一致决定将他除名。而林丹对此毫无准备,返队后便前往礼堂开会,没想到刚一坐下,一位教练就板著脸说:“你不用坐这儿了,你已经被除名了。”就这样,林丹在所有队员的注视下,狼狈而尴尬地走出了会议室。
就这样,林丹进入国青队不到一月,就被赶回了八一队。这次惨痛的教训让他明白,原来比赛是如此严肃的一件事,并不是自己某天感觉不好,就可以随便输掉的。于是他开始疯狂地投入到训练当中,拼命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终于在三个月后又回到了国青队。
2000年,国家队到青年队选拔人才,因为顽皮和倔强,林丹给教练们留下了不服管教的印象,所以第一批的选拔名单里并没有他。最后还是八一队的高路江主任托了关系,把林丹塞进了国家队。就这样,快要超龄的林丹终于搭上了末班车,成了国家队的插班生。
刚进国家队的时候,林丹被安排在地下室改造成的宿舍里。地下室不仅阴暗、潮溼,而且收不到讯号,发简讯时必须站在床上,等简讯发出去再坐下。但对林丹来说,最让他难受的不是地下室的恶劣条件,而是无处不在的压抑气氛。因为是“后门生”,林丹总会听到不少流言蜚语,说他自身没什么能力,是靠走关系才进的国家队。而林丹的许多队友都已经获得了世界冠军,这让他十分自卑,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根本不敢抬头看人,低着头用最快的吃完就走。
住在地下室的那段时光,林丹顶着巨大的压力不断地加大训练的强度,卯足了劲儿想要证明自己,终于拿下了几个冠军,给自己和高主任争了一口气。一年半以后,林丹终于搬出了地下室,住到了楼上的宿舍里。
那些被叫做“林一轮”的岁月
刚搬出地下室的半年里,林丹的比赛生涯过得较为顺畅,但好景不长,不久后国际羽坛进行分制改革,由原来的7分制改回了十五分制,这对林丹来说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因为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战术,林丹在接下来的三场比赛中都在第一轮中惨遭淘汰,从2002年下半年开始,林丹所参加的每一场比赛几乎都是第一轮就被斩落马下。渐渐的,林丹就有了一个新绰号,叫做“林一轮”。
接连的失败让林丹变得心态失衡,他开始怀疑自己,甚至对比赛产生了恐惧情绪。一方面,林丹急迫地想要证明自己,另一方面,他又对自己缺乏信心。与此同时,林丹还听到了一个让自己更加沮丧的讯息,那就是,他被国家队“雪藏”了。在接下来的大半年时间里,林丹没有比赛可打,只能和许多没有经验的小队员一起练球。
因为被雪藏,林丹失去了参加国际羽坛重量级比赛“全英公开赛”的资格,要知道,参加这次比赛是林丹一直以来的梦想,但是那时的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其他队友前去参赛。此时的林丹如同一头困兽,拼命想要撞破命运织成的巨网,他拼命地同自己较劲,发疯似的练球,只为了战胜自己的心魔,重新获得征战赛场的机会。
半年之后,林丹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参加日本公开赛的机会,并夺得了亚军的桂冠。第二年,他带着一洗前耻的心态前往全英公开赛,终于以出色的表现问鼎冠军,并且获得了世界顶级选手皮特·盖德的盛赞,被誉为“SUPER DAN”。从此,“超级丹”的称号叫响了全球,传遍了世界,林丹终于一洗“一轮必败”的耻辱,跻身国际羽坛的强手之列。
值得一提的是,林丹在后来的比赛生涯中,又先后五次问鼎全英赛,大大弥补了曾经无缘参赛的遗憾。
从质疑与诽谤中穿梭而过
成为羽坛新秀之后,林丹承载了无数人的希望,而对奥运会的向往也逐渐成了他的生活重心,包括他自己的在内的所有人都期待着他拿到雅典奥运会的金牌,为国家争光。
然而命运却在此时同林丹开了一个玩笑,给了踌躇满志的他一个致命的打击。雅典奥运会之前,林丹意外受伤,参赛时又因情绪过于紧张以致发挥失常,重蹈第一轮出局的覆辙,在小组赛中惨遭淘汰。
在后续的几场大型比赛中,林丹又接连遭遇了几场“暴风骤雨”,连续输给了国外选手陶菲克和李宗伟。此时,外界对他的非议开始愈演愈烈,不少球迷留言说,无冕之王林丹显然是个大话王,还有人调侃一直用左手打球的林丹,说他就算换成右手打比赛,也不至于输得这样惨。
于是,林丹顶着巨大的压力积极调整状态,努力揣摩战术,力图在后续的比赛中证明自己。但随着北京奥运会的到来,林丹遭受到了非议却越来越多,他先是同韩国教练发生了口角,接着又同教练吉新鹏发生了误会,被媒体描述为动手打人。那阵子,几乎所有的不利传闻都开始针对林丹,他形容那段日子为“谤声满天”。
在这样的氛围下,林丹反复告诫自己,如果不能改变,那么就要承受,在承受中突破自我。终于,他迎来了比赛的时刻,以完美的表现战胜了对手李宗伟,拿到了生命里第一个奥运冠军。获胜之后,林丹兴奋地将球拍抛向天空,激动地在地下打了几个滚,然后同教练们紧紧拥抱在了一起。毕竟,他等待这一刻,已经太久太久!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林丹乘胜追击,将“超级丹”的能量大大地释放了出来,几乎拿到了每一场大小比赛的所有冠军,完成了“全满贯”的使命。2012年伦敦奥运会,林丹再度稳中求胜,成功卫冕,成就了国际羽坛上一个无可匹敌的神话。
历史上通过努力而获得成功的事例篇3
1984年,她出生于太原市清徐县吴村。上帝总是喜欢和人开玩笑,她一出生就没有双臂。她空荡荡的上身换来的是亲生父母的抛弃。所幸,她后来被一对善良的夫妇收养,她的生活才得以继续。她的养父母送她去上学,给她和常人一样的生活。不幸的遭遇并没有使她丧失对生活的信心,反而使她自小就养成不服输的性格。懂事的她从记事起,就开始练习把脚当做手来用。在很多人眼里,用脚代替双手听起来像是天方夜谭,是不可能实现的。
但她并不这样认为。她一直都是个好强乐观的孩子,心想,自己虽然没有双手,却还有双脚。她先学习用脚夹筷子吃饭。可是,这谈何容易脚趾到底没有手指灵活,好不容易把筷子夹住,筷子却从趾间滑落了。为了提高脚的灵活性,她以用脚夹黄豆、剥花生作为辅助练习。
这些东西经常磨得她一脚血泡。她也常常掉眼泪,可是眼泪不能解决问题,所以在眼泪流过之后,她很快就选择了坚强。为了尽快掌握一项新技能,即使在最冷的冬天,她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每天坚持练习。她的双脚经常被冻得青一块紫一块,到半夜都暖不过来。可是为了练习,她不得不让双脚接受寒冷。一到春天,冻伤的地方就裂开长长的口子,流出很多脓液和血水,有时候疼得晚上睡不着觉。但她一直相信,自己能把双脚锻炼得像常人的双手那样灵活。
慢慢地,她的双脚变得越来越灵活。长大后,她不仅能熟练地缝衣、做饭、包水饺、切土豆丝,而且能够打字、画画、从事平面广告设计。
中专毕业后,她找到一份话务员工作。阴差阳错的,她和一个名叫徐进的年轻人恋爱了。
2005年国庆节,徐进带她回忻州老家。她空荡荡的袖管立刻吸引了徐妈妈的目光。善良的老人并没有流露出不悦,而是热情地招待了她。直到晚上,徐妈妈才悄悄地劝告徐进:“孩子,并不是爸妈狠心,我们是担心你们以后不能正常生活,婚姻是一辈子的大事啊!”
但是,她很快就彻底打消了徐妈妈的顾虑。几天下来,她不仅自己穿衣洗漱,还把家的里里外外都打扫得乾乾净净。徐妈妈到厨房做饭,她就帮着洗菜、切菜;徐妈妈做针线活,她就帮着穿针引线,缝补衣服。徐妈妈不禁心疼起她来。往后的日子,徐进的父母不仅不再反对两人的婚事,反而像对亲闺女一样疼爱着她。
她的房间里放著许多张精美的设计图,书桌上存放著一幅幅书法和风景刺绣作品,盘子里盛着一根根细细的土豆丝。这些,都是她用脚完成的。
2009年,为迎接全国第十届残运会,她代表山西的残障人士展示用脚操作电脑进行平面设计的技能,感动了很多参观者。她就是罗凤枝。
面对记者的提问,她说:“脚就是我的双手,如果你用20多年的心血去磨炼一件事,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